百余名中小学生打卡“兵工第一校”高校星火 叩响少年心门

本文发布于:2025-11-24 来源:青少年科技创新报

“哇!这就是99式主战坦克的模型吗?太震撼了!”“这个智能探测设备能应用在边防巡逻中?”11月13日,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东山校区和太原市桃园小学百余名学子走进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的了中北大学,一场集军事教育、科技体验、理想启蒙于一体的研学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中国科协“高校星火馆”科普项目的重要实践,此次活动不仅是学生们的专项奖励,更搭建起高校资源向中小学辐射开放的桥梁,让青少年在触摸真实科研场景中,传播播下爱国与科创的种子。

历史回望:锈迹斑斑的斑驳兵器与不朽永不褪色的精神

活动的第一站,学生们走进了中北大学兵器陈列馆。这里仿佛是一座时间的殿堂,静静讲地诉着中国近代以来,尤其是抗日战争和建国初期那段筚路蓝缕的岁月。馆内陈列的武器,许多带着苏式烙印,岁月的痕迹在金属表面刻下了斑斑锈迹。它们与现代精良的装备形成了鲜明对比的,却更具是它们所承载的那一种直击人心的精神力量。

“看到这些落后的装备,想到先辈们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他们的钢铁意志令人敬佩。”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初二2306班的范梓可在参观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的目光穿越了玻璃展柜,仿佛看到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先辈们手持这些简陋的武器,为民族存亡而浴血奋战。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让历史的厚重感变得真切可感。

同班的武雨恬说:“看到里面陈列馆中的大型兵器器材、图片以及生动的视频,我深刻感受到现代科技的发达。这些展品不仅仅是钢铁机器,更是中国人民意志的体现,承载了无数的历史和经历。”在她眼中,这些冰冷的金属造物被赋予了温度与灵魂,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民族精神与科技发展的具象化载体。

从锈迹斑斑的“过去”到光鲜亮丽的“现在”,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这种对比,让孩子们激发了强烈的自豪感与使命感。范梓可感慨说道:“最让我感慨的是,对比当年的武器装备和今天祖国的科技发展,我们的国家已经变得如此繁荣昌盛。”这种对比,不仅没有让他们感到失落,反而激发出强烈的自豪感与使命感。她继续说:“这次参观让我和同学们都深受启发。我们都在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争取将来能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制造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出一份力。”

创新现场:走进实验室与“梦工厂”

如果说兵器陈列馆是历史的回溯,那么接下来参观的中北大学智能探测技术与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深度探秘。在这里,抽象的课本知识化作为了眼前精密的仪器和前沿的科研项目。

在智能探测技术与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内,实验室主任韩星程亲自为学生们讲解了实验室的研究成果。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团队在精密测量、无损检测、智能传感等领域取得的突破。当学生们听到这些技术如何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安全乃至日常生活中时,眼神中充满了惊奇与向往。韩星程除了不仅展示成果,韩星程更讲述了科研背后的故事——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一个个不眠之夜,以及最终解决问题时的喜悦。这让学生们明白,所有高科技的诞生,都离不开扎实的学识、严谨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

紧接着,学生们来到了在中北大学行知车队的工作室,则这里完全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赛车的零部件散而不乱,设计图纸贴满墙壁,工具与电脑交织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机油与创意的混合气息。车队的主力成员、大二学生王彦博热情地接待了学生们。他详细介绍了车队自主研发和制造赛车的历程,从设计、仿真到加工、调试,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心血。

“我们几乎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泡在这里了,”王彦博指着身后一辆尚未完全组装好的赛车说,“研发过程中遇到过无数次的挫折,比如零件强度不够、数据模拟失败,但大家一起熬夜、一起攻坚,当看到我们自己造的车在赛道上飞驰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值了。”他的讲述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真实的感染力。这群仅比初二学生大几岁的大学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知行合一”,什么是青春应有的拼搏模样。他们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创新的实践者,这种“身边榜样”的力量,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初三学生这群青少年而言,无疑是极具冲击力的。

露天课堂:铁甲铁轨的无声教诲

中北大学足球场南侧绿化带内,陈列着一辆99式主战坦克模型。它曾在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装甲方阵第一方队,代表当时中国陆军尖端力量。讲解老师介绍称,该模型是中北大学建校70周年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38集团军和山西省军区共同赠送,于2010年11月17日正式陈列于此。它象征着中北大学军工背景,体现部队的敬意与期望。学生们围着模型触摸装甲,感受威严与荣耀,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随后,学生们在来到中北大学铁路主题公园。,古老蒸汽机车、绿皮车厢与现代校园景观交织成独特风景。这条铁路曾是学校物资和师生运输生命线,如今则是学校历史文化记忆符号。学生们了解到中北大学(前身为太行工业学校)在抗战中诞生的历史,理解“人民兵工第一校”的责任担当。从兵器、坦克到铁路,线索清晰,让学生对中北大学这所大学的精神内核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太原市第三十七中学政教处主任张钧智对告诉笔者表示,此次活动能让学生体会爱国内涵,该活动同步推进了爱国主义教育与科技启蒙;另一方面,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加深了对科技和军事的理解。谈及活动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张钧智表示称,学校校规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首先要拓宽学生视野,其次才能让他们树立理想、规划人生。

文章主题词: 中小学生 打卡 兵工第一校 高校星火馆
(作者:)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