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亮:科创“筑梦师” 用专业点燃学生“奇思妙想”——临汾一中

创新启迪智慧,科技创造未来。在临汾一中有这样一位“宝藏”科技指导教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小发明家”,因科技教学突出,曾(2022年)被评为临汾市十佳最美科技教育工作者。那么他是如何带领学生玩转科学,解锁青春创新力呢?

临汾一中 学生:“我们小组的课题是轻量头盔”、“ 留置针固定手套”、“ 便捷多功能白板擦”。这些想法听起来天马行空、脑洞大开,然而临汾一中的学生们将“小点子”变成“金果子”,荣获多项创新大赛奖项。那么这些“小发明家”是如何“孵化”、养成的呢?

郭亮是临汾一中的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组长,他正在指导学生制作桥梁模型。2020年前来到临汾一中,梦想当语文教师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会跨界科技教育领域,对他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临汾一中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组长 郭亮:“压力也比较大,因为没有现成的范例可以借鉴、学习,很多时候需要自己做课件,全部需要自己来做。”

如何做好一名科创“筑梦师”?让学生爱上“造物”呢?郭亮在科技教学上确定自己的独特教育理念“三三三模式”,分为三个阶段、三个要求、三个评价,让学生明确分工、合作实践,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郭亮说刚开始做研究性学习时,不少学生认为跨学科只是“魔术表演”。郭亮以自制教具、学具为突破口,让学生由兴趣到模仿,再到思考探究,甚至创新创造。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学生研究的课题获市、省、国家创新大赛奖两百余项。

师者匠心,止于至善,师者如光,微以致远。郭亮在三尺讲台上,用细心、爱心培育学生,用无限创意带领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为他们点燃科技梦想。

临汾一中 研究性学习教研组组长 郭亮:“潜力是无限的,参加创新大赛在学生中播下了创新的种子,每一个学科都会为学生的成长注入养分,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