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动星河 解密宇宙 | 山西科学讲坛第924期成功举办!

本文发布于:2025-10-28 来源:山西省科技馆

10月25日上午,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山西省科学技术馆承办的“山西科学讲坛”第924期专题讲座在山西省科技馆二层多功能厅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特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学教授苟利军担任主讲嘉宾,以《从〈星际穿越〉和〈流浪地球〉到系外行星探索》为主题,通过科幻电影与科学前沿的跨界对话,为现场300余名观众献上了一场兼具趣味性与专业性的科普盛宴。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苟利军教授以近期热映的科幻巨制《流浪地球2》为切入点,将电影中的硬核设定转化为生动的科学课堂。针对观众最关心的“太阳氦闪是否会爆发”问题,他结合恒星演化模型指出,当前太阳正处于46亿年的稳定“中年期”,氦闪需待其核心氢燃料耗尽、进入红巨星阶段后才可能发生,而这一过程尚需50亿年之久。谈及“月球被潮汐力撕碎”的惊险场景,苟教授通过计算月球轨道变化与洛希极限的关系,揭示地球与月球间微妙的引力平衡,并幽默提醒:“电影里的月球危机虽是艺术创作,但现实中我们更要关注近地小行星的潜在威胁。”

讲座现场

作为国内系外行星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苟利军教授系统梳理了人类探索地外行星的壮阔历程。从1995年首颗系外行星51 Pegasi b的发现,到如今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确认的6000余颗行星,他通过动态视频还原了凌星法、径向速度法等探测技术的原理。针对“哪些星球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核心问题,苟教授提出三大筛选标准:轨道位于宜居带、存在稳定大气层、地表温度允许液态水存在。

他特别展示了TRAPPIST-1系统中七颗类地行星的模拟画面:“其中e星和f星因接收到的恒星辐射与地球相近,且可能拥有浓密大气层,成为当前系外行星研究的重点对象。”这一发现让现场观众对“寻找外星生命”的命题充满期待,多位青少年举手提问:“我们何时能收到外星文明的信号?”苟教授笑答:“这需要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接力探索,也许在座的某位同学就是未来的破解者!”

TRAPPIST-1系统中七颗类地行星的模拟画面

讲座尾声,苟教授深情寄语现场观众:“从古人的‘天问’到今天的深空探测,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歇。希望更多年轻人能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在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中深耕,因为每一次理论突破,都可能成为改变人类命运的钥匙。”现场掌声经久不息。

讲座结束后,数十名小朋友手捧笔记本和科幻书籍,将苟教授团团围住。从“黑洞会不会吞噬地球”到“如何成为天文学家”,孩子们的问题天马行空,苟教授则俯身倾听,逐一耐心解答。苟教授鼓励孩子们:“你们现在了解的每一颗星星,都可能是未来人类的新家园。”

同学们积极与苟老师互动

文章主题词: 山西 科学讲坛 第924期 成功举办
(作者:)
评论(0)